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面对汹汹来袭的疫情,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清华大学药学院勇担社会责任,刻不容缓地加入到了攻坚克难的队伍里。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药学院第一时间组织资源和启动多个内部项目,同时联动全球药物研发中心(GHDDI)向社会开放相关技术平台和研究资源,为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的或是有可行研究方向的组织、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学和智力支撑。
1.关于冠状病毒
引发此次新型肺炎的2019-nCov病毒是一种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这是一类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其包膜上存在冠状、向四周伸出的突起。
图片来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在此次之前,能够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6种(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其中,前四种病毒致病性较低仅造成感冒症状,对人类危害性有限。另两种就是曾经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的SA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2年首发于中国,随后扩散至全球)和ME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2012首发于沙特阿拉伯,随后扩散至全球)。
2. 关于SARS事件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2年11月, SARS冠状病毒开始席卷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首发于中国广东,此后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才被逐渐消灭,是一次重大全球性传染病事件。
SARS事件给中国应带来巨大挑战,在疫情的控制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国当时突发公共卫生疾病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然而,通过政府的及时决策,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和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我国最终取得了抗击SARS的成功。通过SARS战役,我国积累了大量对抗冠状病毒的经验:在社会层面,加强防控能力和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的免疫防控能力,加强社区、农村等区域防控极为必要;在科研方面,坚决地贯彻逻辑理性和经验实证的原则,及时更新科学研究的进展,加强科研的协调和互助精神必不可少。
3. 我们在行动
SARS“战役”过后,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冠状病毒入侵机制及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应答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药理毒理学研究。然而,近年间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脚步逐渐变缓,以至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上市的针对性药物和疫苗。由于病毒的复杂性且持续变异,如今我们再一次面临了冠状病毒的威胁,国家战略和科学家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加大药物研发的力度,开发快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冠状病毒的方法以应对日前的疫情以及今后可能会出现的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突发疫情紧急状况。
作为一所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的医药领域的研究单位,清华大学药学院着眼现代药学的五大支柱——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疗法以及诊断,围绕药学前沿生物学问题、药学关键技术研究、疾病研究与治疗三个大方向开展药学研究及药物发现,积累了针对抗病毒药物研发的诸多学者:
刘刚课题组及其国际合作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日本熊本大学Nobuo Sakaguchi教授等于2016年在ACS Infect. Dis. 2016, 2, 361.发表了题为关于Immunodominant SARS Coronavirus Epitopes in Humans Elicited both Enhancing and Neutralizing Effects on Infection in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成果。研究采用组合化学等技术,通过细胞感染模型、制备功能性多肽,单克隆抗体、制备多重多肽抗原等方法,首次证明SARS-CoV感染的ADE现象与特定多肽抗原序列相关,对研究ADE的发生机制以及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制备安全有效的SARS-CoV保护性疫苗及融合抑制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次面对重大疫情,刘刚教授及其课题组正在通过多方协力制备具有当前临床应急治疗可能性的2019-nCoV受体多肽混合抑制剂、多肽表位单克隆抗体以及安全的多肽疫苗。
胡泽平课题组长期进行病毒(主要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SFTSV和寨卡病毒等)致病和肿瘤等代谢机制和治疗新靶标的研究,在2018年曾与合作者在SFT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致病机制和治疗靶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次面对重大疫情,计划通过对2019-nCo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从而鉴定抗nCoV病毒的药物潜在治疗靶标。
杜娟娟课题组具有先进成熟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平台,同时在多特异性抗、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计划通过采用下一代抗体用于广泛中和致病性冠状病毒,治疗和预防冠状病毒肺炎。
廖学斌课题组主要研究基于先天免疫系统发展新的免疫疗法,包括利用新的蛋白结构理性设计小分子抑制剂等;计划结合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基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建立两个开发平台:(1)模式动物筛选平台;(2)结合免疫疗法的组合疗法筛选平台;并借此寻找能够有效针对不同冠状病毒的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
唐海东课题组主要关注癌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以及相关新药研发,在机体免疫应答、蛋白质/抗体工程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积累;希望研究机体抗新冠病毒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免疫相关的致病机理,从中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并为相关的药物或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谭旭课题组曾开发了新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系统发现FDA已批准药物的组合疗法,基于此方法发现了多个抗艾滋病毒的协同药物组合。目前,课题组运用新型肺炎病毒的假病毒细胞感染模型进行抗新型肺炎病毒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寻找可以抑制新型肺炎病毒进入细胞的药物和药物组合。
王戈林课题组主要研究兴趣是通过解析小分子药物的靶向作用来揭示衰老生物过程和调节机制,同时发现新的抗肿瘤及抗老年神经退化性疾病药物。计划寻找抗2019-nCoV的特异性药物靶点,在清华大学和GHDDI的化合物分子库中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发安全有效的抗2019-nCoV药物。
张永辉课题组主要从事脂代谢与免疫化学生物学研究,开发了新型候选疫苗佐剂,发展了针对部分传染性疾病的γδT细胞疗法。计划合作测试(1)疫苗佐剂对于nCoV疫苗的增强作用;(2)异体γδT细胞对被nCoV感染的免疫细胞的杀死作用,为治疗免疫衰竭重症nCoV病人提供治疗储备;(3)在nCoV动物模型中测试候选药物分子(临床II期)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对nCoV的潜在治疗作用。
何伟课题组在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及成功经验,并具备开展研究的大型仪器;并希望通过多方协力开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家族病毒的小分子抑制剂药物先导物。
白净卫课题组主要从事基于测序仪器和试剂的研发,主导开发了国内首台基于蛋白纳米孔链测序法的测序仪原理样机,在测序样本处理、生化试剂、流体芯片和仪器研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合作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目前,学院众多研究人员众志齐心,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在研究抗病毒抑制剂、制备抗体、诊断技术以及药物筛选等多领域着手展开研究。
4. 我们需要更多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防控肺炎疫情刻不容缓!清华大学药学院所有科研人员愿意全力以赴,在疫情面前充分践行科研人员的使命,尽心尽力,为国为民。
同时药学院全体研究人员将以开放协作的姿态,向社会各平台及各单位,发出我们最诚挚的合作邀约。请在邮件中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联系单位 清华大学药学院
联系方式 tsps_d@tsinghua.edu.cn
请浏览清华大学药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学院相关信息:http://www.sps.tsinghua.edu.cn/
文中相关冠状病毒信息及非典文献参考自:
陈嘉源,施劲松,丘栋安,刘畅,李鑫,赵强,阮吉寿,高山. 武汉2019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OL]. 生物信息学:1-10[2020-01-27].https://kns-cnki-net.v.cnu.edu.cn/kcms/detail/23.1513.Q.20200120.0839.002.html.
武凌君. 北京抗击“非典”与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J]. 北京党史,2017(0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