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刘刚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化学及药物研发案例》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案例为基础的药学教材,并辅以教学ppt、试题及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等内容,将药物化学的教学思政体现在了具体药物的研发案例中。该书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以适应基础药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关于本书
该书重点描述和介绍了药物化学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成药(甚至靶点确认)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及作用,共收集了包括抗肿瘤药物、抗菌及抗寄生虫药物、抗代谢紊乱药物、精神麻醉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心脑血管性疾病药物、抗炎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抗功能障碍,以及孤儿药等31个案例。
该书突出的特点是对分子的成药性作为每章的重点进行了描述,强调了故事性及实用性,既包括药学相关、尤其是药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也有延展性知识内容,生动而系统地讲述了书中每个化学药物研发的历程。本书可供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单位及药物研发企业专业人士学习和使用。
西格列汀(Sitagliptin)(第1章)
利拉鲁肽(Liraglutide)(第3章)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第5章)
雷特格韦(Raltegravir)(第10章)
利司扑兰(Evrysdi)(第30章)
编著者序言
药物化学是化学领域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从事药物化学的研究者及教学工作者除需具备较好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外,还要具备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生物活性或成药性的化学(有机)分子的能力。合格的药物化学研究者及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特定药物靶点相关的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以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药物制剂(递送)、药物分析及质量控制等知识。当然,相关人员对药物的安全评价知识也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
到目前为止,药物化学,乃至药学仍是一门半经验式学科。药物化学研究者必须对分子的成药性具有机敏的感知能力以及忍受失败的精神高阈值,必须做好为实现目标进行长期努力的准备,以便当那份几率很低的运气来临时不至于擦肩而过!因此,成功的药物化学家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并长期站在实验、实践的角度考虑分子成药性的问题。据我的理解,药物的研发过程就是不断地总结三个关系的过程,包括:分子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构-效关系)、与药物代谢的关系(构-代关系)、以及与安全的关系(构-毒关系),来最终满足药物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需求所必备的三个要素,即:安全、有效及可控。
全球科学家参与合作,历时20多年的人类基因组项目完成后,人类第一次能够阅读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并能够预测所有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致使越来越多与疾病相关的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以及糖类化合物,以及基因、受体、酶、离子通道、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等被发现。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成功开发为药物靶标的仍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过去被认为不能开发出药物的生物靶分子,如本书第31章介绍的“RNA剪切小分子调节剂”已经将核糖核酸开发成为药物新靶标,并成功开发出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小分子新药——利司扑兰。显然,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药物化学也一直在实践中得到进步,在新药研发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习药物化学以来,我从事相关研究已有三十余载。与所有从事药物化学的研究者(如本书的所有作者)一样,在“追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药物化学的浓厚兴趣。我刚好有幸经历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项目征集、计划制订以及三个重大新药创制五年计划的完整实施过程,见证了我国药物研发从初级仿制到跟随陪跑,再到目前欣欣向荣的自主创新过程,在追梦的征途中热血沸腾地参与了创新药物相关的各类研发计划,期间也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知识的不足及教学形式的枯燥,开始萌生和实践用药物研发案例辅助进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想法,将药物化学的教学思政体现在具体药物研发的案例中,也正好适应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研究的基础药学拨尖人才培养方案的教材要求。
2005年时,我在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上读到了影响人类的46个药物的简短介绍时被深深触动!从那时起,我开始萌生用影响药物研发的关键性事件写一本教材的冲动,来反映人类在开发药物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智慧和毅力。直到2019年8月,在成都中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中欧药物化学研讨会期间,我与几位好友相聚聊天,提出了这个想法,获得了他们的积极评价,荣幸之至。尤其黎健博士,沈宏博士、阳华博士及付健民博士均在第一时间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实际支持,使得本书的编写计划得以顺利启动!
随后,我们陆续邀请了国内外有相关药物研发及教学经历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近70余人参与编写,他们都是长期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优秀工作者及教学者,为本书提供了卓越的支持。本书撰写最初的时期比较困难,原因是我们没有合适的模板供大家参考。但我们的想法比较清晰,就是每章要写出药物化学的故事性,应该重点描述和介绍药物化学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成药(甚至靶点确认)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及作用。幸运的是,曾经参与研发 “抗2型糖尿病药物西格列汀的药物化学与工艺研究”(第1章)的徐锦优博士和梁贵柏博士、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黄志纾教授的 “降胆固醇药物阿托伐他汀实例”(第5章)各自很快给出了他们的初稿。前者是从药物研发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开发Best in Class药物案例所解决的各种成药性、以及后期化学生产等故事;后者则对曾经是全球第一销售额的小分子药物(立普妥,120~150亿美金/年)的发现、药物化学、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的细致且全面的总结和介绍。两章章节清晰合理,便于学习和记忆。它们则成为撰写本书的章节模板!
紫杉醇(Paclitaxel)(第13章)
本书撰写历时四年有余,希望为新时代教育部教指委重点部署的药学拔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为序!
刘 刚
于清华大学人环楼311室
2022年4月
致谢
《药物化学与药物研发案例》一书邀请了中国药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海军军医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海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院校及科学研究单位;罗氏研发(中国)、诺和诺德(美国)、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上海偕怡医药、勤浩医药、先声药业、海思科医药、宁波康柏睿格等医药公司的66位相关专家参与了编写,部分企业给予了经费支持。该书编委均是在国内外有着丰富的相关药物研发及教学经历的专家、教授、研究员,且都是长期从事一线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研发及教学的优秀教研工作者,他们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卓越的智力和经验支持。
主编推荐
药物化学贯穿了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全部环节,包括从发现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成药性研究、以及药物靶点确证等。药物研发是一个极其艰苦而又充满风险的过程,凝聚了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总结和实践活动。候选药物在上市前的每一个开发阶段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因此,每个药物的故事都不可重复。本书编写突出了药物化学的故事性,强调失败及成功的过程,希望为新时代教育部教指委重点部署的药学拔尖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