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收调剂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和名称 |
研究方向代码和名称(或项目名称) |
085400 电子信息 |
01(全日制)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 02 (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 |
085500 机械 |
01(全日制)生医机械 |
085800 能源动力 |
01(全日制)医学转化影像交叉 |
二、调剂报考条件
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首先须达到“清华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且初试科目和分数均满足以下条件。
(1)对于电子信息专业(085400)的初试科目和分数线要求如下:
科目序号 |
科目名称和代码 |
单科分数线 |
总分分数线 |
科目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50 |
335 |
科目2 |
201英语(一) |
50 |
科目3 |
301数学(一) |
80 |
科目4 |
957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 |
70 |
(2)对于机械专业(085500)的初试科目和分数线要求如下:
科目序号 |
科目名称和代码 |
单科分数线 |
总分分数线 |
科目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50 |
335 |
科目2 |
201英语(一) |
50 |
科目3 |
301数学(一) |
80 |
科目4 |
905 机械设计基础 |
70 |
(3)对于能源动力专业(085800)的初试科目和分数线要求如下:
科目序号 |
科目名称和代码 |
单科分数线 |
总分分数线 |
科目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50 |
335 |
科目2 |
201英语(一) |
50 |
科目3 |
301数学(一) |
80 |
科目4 |
836 普通物理 |
70 |
827 电路原理 |
70 |
822 控制工程基础 |
70 |
957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 |
70 |
三、报考程序
4月9日上午10:00—4月11日上午10:00,考生必须登录“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简称“全国调剂系统”)和“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ndLogin)分别填报调剂志愿,且两个系统中填报的调剂志愿完全对应视为报名成功,否则调剂志愿无效。两个系统的志愿对应关系为:
1、全国调剂系统中的研究方向如果为“00不区分研究方向”,则两个系统中填报的报考院系和报考专业两者均相同,即视为完全对应;
2、全国调剂系统中的研究方向如果不为“00不区分研究方向”,则两个系统中填报的报考院系、报考专业和报考研究方向三者均相同,方可视为完全对应。
特别提醒的是,在全国调剂系统中,我校设置的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36小时,请考生谨慎填报和提交志愿。
四、复试安排
复试前,对于入围复试的考生将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发送复试通知。
入围复试的考生应在2024年4月14日(周日)17点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在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ndLogin)内完成以下材料提交,并备好原件供现场资格审查使用:
1、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
2、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
3、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4、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包括毕设、科技实践经历、获奖情况等〉、未来学术志趣及研究计划);
5、个人完整简历(从高中起);
6、签署《个人报考承诺书》;
7、签署《2024年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知情同意书》。
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五、复试录取办法
(一)进入复试的遴选规则
项目组根据考生报考志愿、初试总成绩及调剂招生计划,择优确定入围调剂复试的人员名单。
(二)总成绩计算办法和录取排序规则
1、总成绩=初试总成绩(满分500分)+复试第一部分成绩(满分100分)*0.5+复试第二部分成绩(满分100分)*4.5。
2、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0分,在专业方向内按照总成绩高低排序择优录取。如果考生总成绩成绩相同,则以初试总分的高低排序择优录取。
3、复试中,第二部分成绩小于60分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课程成绩不合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均不予录取。
六、院系联系方式
苗老师 010-62797384
七、附件
1、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融合作,进而推动医学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医学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临床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联合精准医学研究院六大中心依托的工科院系开展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建立具有清华特色、交叉优势的临床医学交叉人才(硕士)培养项目。
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医学交叉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医学+交融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医学背景的学生强化工科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针对工科背景的学生强化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即临床医学专家和理工科教授作为联合导师,以临床需求为驱动开展转化科学研究(Clinic-driven Research,CDR),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未来临床转化科学领军人才。
2、培养方式与学位授予
(1)学习期限及培养方式: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采用全脱产的培养方式,学制3年。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主学位课程、交叉项目课程)、专业实践以及论文工作。户口、档案及组织关系转入清华大学。由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统一管理,并执行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相应领域方向硕士培养方案。
(2)学位授予:学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主学位、交叉项目要求需同时满足)、成绩合格,并完成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通过清华大学组织的论文答辩,并经过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证书。
(3)住宿:全学程住宿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3、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简介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月,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与理工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平台。研究院以服务健康中国和全球健康为使命,立足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致力于健康医疗的核心技术和先进产品研发。
发展模式上,研究院以精准医疗范式为引领,以临床和市场需求为双引擎,采用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Clinic-Driven Research,CDR)模式和健康产品导向型研发(Bedside to Bench to Customer,BBC) 模式,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资源优势和多学科融合创新优势,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和健康产品研发,打造医研企一体化的创新联盟和生态体系,推进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塑与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
研究院在清华大学科研方针的指导下,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陆续承担了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携手26位院士,为国家规划智慧医疗未来十年发展蓝图;携手中国工程院发起“攻克肝癌行动计划” 。
研究院医科与工科专家学者联手进行科研攻关,完成代表性成果20余项,发表论文226篇,其中医工结合论文124篇;共同申请发明专利14项。在新材料、核医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突破性成果,人工膜肺、柔性电子、无接触诊疗、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开始临床转化应用。
研究院重点构建复合型医工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模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医疗产业兴起的医学创新领军人才,为推进人类健康医学事业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集结医、产、学、研、用多方面资源,打造高水准、创新引领的学术交流平台。彩虹沙龙”系列学术活动,经过十余期的打磨,获得了学术界、产业界和临床医学界的一致好评,促进了跨学科合作,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研究院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科技抗疫、疫情智能防控系统驰援武汉前线,精准医疗和远程检诊助力 “包虫病清灭计划” ,清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THIS)支撑北京市首个智慧健联体试点项目,中国首例特许准入钇[Y-90]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手术成功实施,研究院的成果不仅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也进一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