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活动

临床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批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批联合基金项目

九月 29, 2024

近日,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批项目拟资助项目名单,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4个项目获批立项,立项金额330万元。

我院高度重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工作,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科研部针对不同科研人员遇到的难点,组织各类培训课程,努力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质量。未来,科研部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始终跟随北京市以及我院科技创新步伐,以价值科研、有组织科研为重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项目一

基于生物医药大模型技术的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与验证

致力于解决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中药物心脏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风险预测,通过构建多模态数据库并应用先进的Transformer架构算法,张萍教授团队将研发出一种基于临床预测的药物心脏安全性大模型,并对新药和上市药物进行多中心验证,以确保该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张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基金资助。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等。

曾获 “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首都最美巾帼奋斗着”“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编委。


项目二

SIS加固修补片在高风险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及其促进吻合口愈合机理研究

吻合口漏是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后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存在预防手段缺乏、高危患者术后发生率高等临床难题。小肠黏膜下层(SIS)材料不仅可提高吻合口耐压性能,还能耐受感染、促进吻合口组织愈合,有望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

本课题拟验证SIS材料在高风险吻合口漏患者中预防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促进吻合口愈合机理研究,为胃肠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提出新策略及指导建议。

65281

李国新,主任医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从事胃肠肿瘤、胃肠外科疾病诊疗35年,有1万余例主刀手术经验,擅长微创外科。坚守“精细精准医治,尽心尽力关怀”信条,创立了胃肠肿瘤精准微创外科关键技术体系,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手术演示200余次,培养了国内外2000余名微创胃肠外科医生。

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JCO、Ann Oncol、Lancet Digital Health、GUT、JAMA Surg、Ann Surg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际、国内专利授权36项、软件著作权19项,获三类医疗器械证2个,二类医疗器械证2个,成果转化为创新微创外科设备器械4件,在临床广泛应用。


项目三

电阻抗层析成像诊断及监测肺栓塞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肺栓塞的致死率极高,目前需要通过核素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增强 CT 扫描诊断,所需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且不能实时监测。开发可以进行床旁、实时、连续、定量的监测肺通气血流的技术方法与仪器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抗成像技术利用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即通过检测胸腔液气含量并床旁实时成像,从而实现对肺通气和血流灌注的有效监测。


E617C


吴巍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血管外科主任、品管中心主任。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特别是疑难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在国内率先开展复杂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微创治疗、下肢动脉微创斑块清除、下肢动脉药物球囊扩张、静脉血栓抽吸、静脉曲张射频手术。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 论文十余篇;申请并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编专著4部;作为课题负责人累计承担课题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曾获得“首都优秀青年医生”、“人民好医生”、“北京优秀医师”、“敬佑生命·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2022北京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德风尚奖’”。


项目四

基于结构光投射与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呈现的神经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神经外科术中如何在术中精准引导、分析与预判重要功能结构,展示手术进程并实时优化,是手术中的技术难点。

本项目围绕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展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研究,以术前多模态影像融合平台完成手术规划,融合结构-病损-功能信息的3D结构光实时投射提升定位与导航的精准性与便捷性,在术中实现超声与神经导航实时共引导、共呈现,结构光实时投射可视化引导为主要研究目标和关键科技问题,以求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研发手术规划与引导设备,完成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可视化精准引导的临床需求,验证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E9B5F

杨学军,清华大学临床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外科部部长、神经外科主任。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曾在德、日、荷学习神经外科,在脑胶质瘤及恶性脑肿瘤手术切除、分子病理诊断、新型综合治疗和临床试验治疗方面造诣尤深。擅长各种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颅脑病变微创及精准手术,功能区、深部、颅底及后颅窝脑肿瘤手术切除。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天津市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50多篇;主编、副主编、参编神经外科、神经肿瘤专著或教材38部;是中国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等10余部指南/规范/共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中国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多学科诊疗、新型疗法、临床试验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曾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赵以成杰出神经外科医师奖”、“第七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学创新专家”、“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转自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