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成功为一位72岁胸腺癌患者实施了复杂而精细的开胸肿瘤切除术。
这位老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头晕症状于我院就诊,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后好转。住院期间胸部CT检查中发现了健康危机——前上纵隔内两个令人担忧的软组织结节,结节1直径1.4cm,结节2直径2.6cm。面对这一挑战,胸外科团队在魏慎海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的判断力,为患者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最终实现了对复杂胸腺癌的有效控制。
从CT影像资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 图1直径为1.4cm的结节1,明显压迫无名静脉,导致无名静脉狭窄,且结节部分强化明显,内有较多小血管分布,恶性可能极大。图2结节直径为2.6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纵隔囊肿可能性大。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同意手术治疗。患者转入胸外科后,经术前评估,各项指标显示患者可耐受手术。主任魏慎海团队,仔细研究影像资料,考虑结节1恶性可能极大,且侵及无名静脉,结节内强化明显,内有较多小血管分布,再加上肿瘤所在位置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涉及血管较粗,胸腔镜手术出血风险极大,止血极其困难,如遇危险紧急开胸需要时间,一旦出血量较大,恐危及生命。
胸外科团队经慎重考虑,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采取开胸纵隔肿物切除术,正中劈开胸骨,此术式操作空间增大,术中出血,随时可控。且可在处理肿瘤时,如发现肿瘤与血管分离困难,可阻断血管,使操作更安全。
根据既定方案,胸外科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中见结节1为实性且侵犯左无明静脉,固定、质硬,无法从无名静脉上分离开,在结节两侧阻断无名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后,离断左无名静脉,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回报:结节2为心包囊肿;结节1为胸腺癌(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无名静脉,直径2cm,目前分期为pT3N0M0 Ⅲ期。患者术后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头晕、心悸等不适,切口未出现明显疼痛,且愈合好,术后约1周左右顺利出院。出院后,待患者身体进一步恢复后仍需进行针对性的放疗。
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在儿童时期帮助免疫系统发育,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功能逐渐减退。胸腺癌占胸腺肿瘤的15%左右,常见的细胞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和未分化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为0.15/10万。其发展通常缓慢,但如果肿瘤长得较大或侵及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胸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病变。手术后结合多学科治疗(如放疗和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由于胸腺癌的侵袭性,完全切除常常具有挑战性,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至关重要。
清华一附院胸外科,在魏慎海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以微创手术为特色,技术全面、病种覆盖面广,治疗疾病谱涵盖了胸外科几乎所有病种,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气胸、肺大疱、复杂胸部外伤等。胸腔镜下的手术种类涵盖了袖状肺叶切除、复杂肺段切除、肺动脉成形术以及食管癌、巨大纵隔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操作。对于侵犯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的前纵隔肿瘤,科室开展了肿瘤+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等复杂手术。对于不适合手术的肿瘤患者,开展的射频或微波消融、腔内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胸部创伤救治理念的更新,使外伤患者得到了更快速的恢复。